——談總臺龍年春晚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一首童謠,道出傳統春節(jié)民俗文化的意蘊。同時,看春晚也早已成為老百姓的新年俗。之所以大家每年都早早關注春晚的演員和節(jié)目內容,是因為春晚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春節(jié)符號,不僅是國人年夜飯上的一道“大菜”,更是獲得了全球的關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為“烹飪”好春晚這道“看家菜”,不斷深挖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努力將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舞臺美學、當下觀眾審美做轉化性的融合,為中華美學精神插上了現代的翅膀。
今年總臺春晚為觀眾送上歡樂、祝福的同時,文化意味尤其濃郁。整臺晚會營造了溫暖人心的團圓氛圍,彰顯了濃厚的詩意文化。巧思編排的舞蹈、以家庭生活日常為背景的小品、一組組青春飛揚的歌曲……各類型節(jié)目銜接流暢,滿足了不同觀眾的審美需求。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在中華文化中擁有重要的象征意義。今年春晚自然是龍的主場,一條奔騰的巨龍串聯起整個主會場的空間,透過它仿佛看到華夏大地起伏的山脈和蜿蜒的河流。開場表演《鼓舞龍騰》也做足了氣勢,伴著雄勁的鼓點,年輕演員們和幾十個可愛的龍娃跑向觀眾席,舞起來、跳起來,晚會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的熱烈氣氛一下被點燃。
中國是詩歌大國,每一首流傳至今的古詩詞都能引起國人的情感共鳴。2023年一部廣受好評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又一次帶火了中國唐詩,片中人物也出現在了春晚的舞臺上。在今年1個主會場加上4個分會場的形式中,西安分會場第一個亮相,《長安三萬里》的李白、高適融入西安百姓過新年的熱鬧場景中,現代人與大詩人隔空飲酒對詩,將春節(jié)“在一起”的團圓文化與傳統文化巧妙融合。中華民族作為被古詩詞浸染千年的民族,骨子里早已刻滿家國情懷的詩意向度。春節(jié)的團圓不僅意味著家人的團聚,更是國人心靈情感層面渴望親情慰藉的真實寫照。
在岳云鵬與孫越的對口相聲中,二人通過“飛花令”的一逗一捧,為觀眾送來笑聲的同時,也很好地傳播了傳統詩詞文化。2024年總臺春晚還把大山里“田野詩班”的孩子們請上舞臺,觀眾從他們親手創(chuàng)作的詩歌和“如果要寫年,就不能只寫年”的歌聲中,感受到孩子們用眼睛、用耳朵、用情感描繪“年”的濃濃詩意。舞蹈《錦鯉》用懸空的曼妙舞姿,融合AI、XR等技術,為觀眾繪出一幅寓意吉祥、靈動婀娜的水下畫卷;亦舞亦武的詠春拳、八卦掌,用剛勁有力的武術舞蹈,為觀眾帶來力與美的享受。就連主持人也用朗朗上口的詩句串聯起整臺演出,可以說詩歌的文化意蘊為今年總臺春晚帶來了別樣的氣質。
團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接地氣、最經久不變的“家文化”訴求,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志在四方的好兒郎走得多遠都要回家,和親人在一起守歲。今年總臺春晚的團圓主題升華成“在一起”的溫馨畫面??鐕W友互動歌曲《曬share》的舞臺背景來自全球網友聯屏一起挑戰(zhàn)“龍年主題舞蹈”,曬出大家的快樂,分享春節(jié)的喜悅,一下把地球村濃縮在一個舞臺上,熱鬧歡騰的中國年味傳遍全世界。歌曲《拼音》唱出了如山的父愛,孩子永遠有一座山可以依靠,當多媒體舞臺背景布滿了你我他家父子的同框照片,溫馨和溫暖通過春晚的舞臺充盈在每個人的心間。今年總臺春晚一個特別的節(jié)目是把柯爾克孜族《瑪納斯》、蒙古族《江格爾》和藏族《格薩爾》三部英雄史詩串聯起來,這些英雄史詩是中華民族共有的寶貴非物質文化遺產。歌曲《永恒的詩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題立意,守護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此外,民歌串燒《我的家鄉(xiāng)我的歌》、戲曲節(jié)目《百花爭艷》和來自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歌手帶來的歌曲《禮序》等,都讓觀眾感受到“在一起”的團圓之意。
(作者:高小立,系《文藝報》編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