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服裝生產車間最前端,有一塊顯眼的數字屏幕,屏幕上的數字跳動、閃爍,實時更新著工廠里正在生產的款式、訂單數和當日產能。
這是SHEIN品牌供應商工廠標志性的場景。SHEIN是誰?這家從打造自主時尚品牌起家,從中國走向西方主流時尚舞臺的獨角獸,已經成為與各大國際品牌齊名的最受海外消費者歡迎的品牌之一,而背后正是因為它創(chuàng)新的柔性供應鏈,能夠滿足消費者的時尚需求又減少產業(yè)浪費,讓產品價格更實惠。在SHEIN持續(xù)打造柔性供應鏈的十多年間,過去服裝制造的數字洼地也正在被填平,開始邁向產業(yè)數字化和互聯網化。
簡單的數字屏幕后面,凝結了中國服裝制造的萬億產業(yè)背后,無數制衣人和工廠正在跟SHEIN一起經歷著一場供應鏈數字化、產業(yè)互聯網化的重構,在其中,有一群人“破繭”綻放。
靠小單快反打贏負債30萬元的翻身仗
對于服裝人來說,小單快反并不陌生,但對于絲聆服飾來說,引入SHEIN小單快反的柔性按需生產模式,改變了工廠的命運。
2020年,在成為SHEIN的女裝成衣供應商之前,與絲聆服飾關聯的是一堆盤不動的衣服和30萬元的負債,因為一些外貿顧客突然停單,前期絲聆服飾自己墊資先進行生產的訂單都砸在了自己手上。聽聞身邊很多人和SHEIN開始合作嘗試小單快反的柔性生產,絲聆服飾也決定放手一搏。
所謂小單快反柔性生產,就是首批訂單只有100-200件先進行市場測試,如果款式銷量好,SHEIN會繼續(xù)返單,這么做的好處是,品牌能實時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生產和設計的調整,從而減少產業(yè)浪費。業(yè)內都知道自己做服裝品牌最怕的就是庫存積壓,很多曾經優(yōu)秀的服裝品牌公司都多少因為高庫存問題最后現金流枯竭。
SHEIN的柔性其實是將過去硬性、不靈活的動輒上萬的大單生產根據市場的實時變化來進行碎片化的拆分和即時的調整,但這對全鏈條的管理也帶來了調整,上下游生產要素的匹配、單個生產車間內的管理都變得更為復雜。SHEIN的解決辦法是把制造全都數字化,上下游全鏈條、生產全流程都通上互聯網,這樣所有的協作、匹配和調整都在線實時同步。
除了給數字化的管理工具,絲聆服飾還要接受SHEIN非常多的日常培訓,從最簡單的如何使用數字化工具接單到更深入的如何通過數字來發(fā)掘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已有多年服裝從業(yè)經驗的沈小姐強調,從生產跟單、質檢到倉庫管理,SHEIN都會為她的工廠提供指引、標準和要求來進行生產和管理。
合作第一年,絲聆服飾的銷售量就超過了80萬件,此后,銷售成績逐年呈倍速增長,如今銷量增長了3倍多,成為SHEIN的優(yōu)質供應商之一。
沈小姐說,這一切得益于工廠開啟的以數字化為導向的生產管理。從前端生產到后端管理,SHEIN為小單快反生態(tài)下的合作伙伴們搭建出一站式柔性基建。
“最關鍵的是我特聘了一位數據分析運營師,配合SHEIN生產管理系統每日更新工廠經營看板傳遞關鍵信息?!鄙蛐〗惚硎?#xff0c;為了保證高效生產和高品質交付,生產團隊則會根據經營看板中的“特急、急”等標簽分類,及時地安排備料、生產、出貨,把產能用在刀刃上。
今年,沈小姐還制定了產值破億的“小目標”。這場酣暢淋漓的翻身仗讓她無債一身輕,也賦予她對服裝未來更多的信心與期待。
“膽量大”到“體量大”的數字化轉身
華高服飾工廠也是制造數字化轉型的眾多受益者之一。負責人張勝直言,他最開始建廠的時候走了不少彎路。2019年張勝創(chuàng)立華高服飾之初,就開始與SHEIN展開ODM模式的合作。
作為自主品牌,與其他國內外服裝品牌一樣,SHEIN與供應商的合作包括FOB/ODM等不同模式,前者供應商只負責按照SHEIN要求生產產品,后者雙方在設計階段就會進行聯動。
“我當時很大膽,拿下了1000個平方米的場地后,快速開了分廠,租了九個倉庫囤面料?!睆垊倩貞?#xff0c;迅速擴張之后他很快發(fā)現,庫存管理不清晰、產品質量有時達不到質檢要求,現有的管理水平無法支撐持續(xù)擴張的生產體量。怎么辦?張勝唯有“拼命三郎”一般學習SHEIN先進的管理經驗。和SHEIN合作最大的不同就是,這個公司不僅免費為供應商提供技術工具手把手教他們數字化制造轉型,還會給到大量的方法論和實操經驗以及標準。除了現場的指導,還有常年不斷的各專題培訓。
他跟著SHEIN的跟單和買手學習生產管理,并參觀了其他SHEIN的供應商工廠?;貜S后他與團隊一起制定了一套華高服飾的車間承包制,管理團隊負責采購設備、設置產能目標,而生產管理的權限給到廠長,最大程度地激發(fā)管理人員和工人的主動性。
張勝大刀闊斧地試驗管理規(guī)則的同時,正逢SHEIN對供應商數字化管理工具進行大的迭代。從庫存管理到排產管理,工廠成為首批種子用戶,他和SHEIN團隊的研發(fā)小組保持密切地溝通,提供及時的反饋,并把數字化管理的優(yōu)化落地到了各個業(yè)務環(huán)節(jié)。
2023年初,湖北5000多平方米的新廠順利落成。張勝實現在線異地管理,從生產效率、異常率到出貨時效,實時了解新工廠的生產狀態(tài)。張勝現在還尤其喜歡和SHEIN的其他供應商伙伴一起討論和交流日常生產、管理經驗,小到一個在線功能的優(yōu)化,大到產業(yè)數字化、柔性趨勢,從過去同行防著點,到大家相互抱團創(chuàng)新,這是過去他們從來沒有過的。
張勝認為,SHEIN給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和生產的改變,更多還是人的思想上的轉變,緊跟產業(yè)和市場的大潮方向,敏銳感知世界的變化,讓小小的工廠從粗放的家庭式作坊轉身為現代、科學管理的企業(yè)。
三年間,從6個人的初創(chuàng)工廠,到500多人的服裝企業(yè);從一年2000萬元的產值,到億元級產值的達成,華高服飾通過數字化轉型,完成了從“膽子大”到“體量大”的漂亮轉身。
從0到1,讓品牌在國際市場安身
在SHEIN自有品牌積累的龐大流量、國際市場運營與品牌經驗以及全鏈路供應鏈能力的基礎上,SHEIN在多年前也逐漸引入更多第三方賣家與品牌,助力它們的國際化發(fā)展。
今年5月,SHEIN正式宣布推出平臺模式,目前已在巴西、美國和墨西哥上線,并將進一步推廣至全球市場,形成了自營品牌+平臺雙引擎發(fā)展的獨特模式。而在平臺模式下,SHEIN也為賣家提供代運營+自主運營的不同合作形式,根據賣家自身的優(yōu)勢與特點,為賣家出海提供了“菜單式”選擇。代運營適合沒有平臺運營經驗的賣家,他們只需要專注將產品和供應鏈做好,而自主運營則更適合有一定品牌打造潛力的企業(yè)。
作為服裝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Ben一直說自己做的是“專啃硬骨頭”的產品。他在SHEIN平臺的暢銷產品是人造皮革外套和女褲、塑身衣和重工吊帶,這都是同行不愿意做的“硬骨頭”,Ben把產品做好、做出了性價比,為消費者提供獨特的價值。
盡管有早期跨境電商的嘗試,但當時Ben的體驗并不太好:“既當爹又當媽,既要梳理好產品研發(fā)和生產,又要去解決跨境物流的麻煩,還要學運營和投放技能,還要去做售后服務,而做了這么多如果產品滯銷海外貨回不來,還是虧損?!?/p>
在和SHEIN平臺模式下開展代運營合作后,這樣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通過代運營模式,Ben的團隊只需要處理好產品和生產,通過SHEIN的質量檢查后,SHEIN會支持品牌進行海外發(fā)貨,品牌方無需擔心海外庫存和售后問題,使獨立服裝品牌在SHEIN平臺上獲得更大的成功。
Ben曾經用“有點自卑”來形容他對流行的把握,做數據分析出身的他能夠精準找到有潛力的產品賽道,但消費者喜歡什么樣的款式、顏色和元素并非他的所長。SHEIN的團隊會與品牌保持高頻的溝通并提供賦能,從流行趨勢的賦能、產品的開發(fā)、產品圖的拍攝再到流量扶持,全流程進行精細耕耘。
從最開始只有2個開發(fā)人員,到現在45人的開發(fā)團隊;從沒有自有工廠,到8個專業(yè)現代的服裝工廠;從“試試水”的幾個款式,到200+款式在售,年銷售額翻四倍,Ben通過與SHEIN合作從0到1把品牌做了起來,也在世界舞臺安身、扎根、生長。
從過去紡織行業(yè)的數字洼地,到進行數字化的突圍,絲聆服飾、華高服飾和Ben們,在命運中翻了身,完成了產品、產能、產值的轉身,進而一起抱團出海,在世界舞臺安身。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如今,這群服裝制衣人正不斷與SHEIN一起探索與實踐自己未來的無限可能。
從革新傳統服裝制造向數字化和產業(yè)互聯網化邁進,到扶持更多優(yōu)質產品與品牌出海,SHEIN持續(xù)不斷地為更多商家嫁接全球市場、落地國際化發(fā)展的想象,更多轉型、突圍、綻放的故事在書寫。(譚偉婷)
相關稿件